制度创新
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321项落实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形成两批制度创新成果84项,其中全国首创39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22项。
国家级成果不断涌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推介,7项全国首创性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出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办法》,携手湖南大学共建湖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院,面向全球广泛征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金点子”735个,围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发布制度创新研究课题68项。
特色产业
长沙片区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以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产业。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5家企业入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全球贸易“朋友圈”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美的集团净味、抑菌冰箱分级标准成为马来西亚国家冰箱行业准入执行标准。
岳阳片区正在快速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港口航运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聚焦“一主一特”临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抢滩布局,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和多式联运物流园等特色园区全面铺开,培育了年纳税100万以上企业255家。
郴州片区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区,区内“两主一特”工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76.3%增至2024年的96.6%,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同比增长23.8%,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郴州市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
开放平台
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国际青年创业港等对非服务平台,对非援外培训实现创新发展,全省对非贸易规模保持中西部首位。
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加快,中欧班列(长沙)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湘粤非铁海联运专列开行超1400列,从内陆地区到东非主要港口全程运输时间缩短10天以上。
岳阳城陵矶口岸稳固长江“百万标箱枢纽大港”地位,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0.16万标箱。
全力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实现片区贸易国别新增欧美100余个国家。
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落户片区。
协同发展
省际合作持续加强,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已引进产业项目17个、用地1383亩、总投资60.7亿元;沿江自贸试验区合作持续深化产业协同及航运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一锁”模式实现湘粤港三地通关物流无缝对接,湘粤“跨省通办”事项增至438项。
“双区”协同纵深推进,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先行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马拉维总领事馆、坦桑尼亚农业工商总会落户片区,实现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参会全覆盖,重点国家“海外仓”有序布局,与南非、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5个国家实现易货交易。
省内联动全面展开,24个自贸协同联动区,在成果复制推广、联合招商、产业协同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初见成效。
营商环境
长沙片区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累计为336家企业存证320余万件创新成果;兑现人才政策奖励资金超1亿元;推出25项极简审批事项和8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办件1548人次,审批环节缩减50%、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新增AEO高级认证企业16家。
岳阳片区加快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开展全领域极简审批、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全省率先建立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资金池;全省首试“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将产业配套用房比例从15%提升到40%;先后设立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巡回法庭、自贸法庭、ADR调解中心、司法保障协同工作联络站等机构,打造闭环式司法服务体系。
郴州片区对涉企63项高频事项全面实行极简审批,发布3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和39项极简审批目录清单;出台《郴州片区科技金融“一体两翼”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片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分别增长32.6%、84%。
开发新湖南 天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