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小电台
新闻发布会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周年和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三周年,我们将全面总结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周年建设成果,展现自贸试验区的“新作为”“新突破”“新气象”“新担当”
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3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深入实施了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两批共计84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7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5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26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2022年和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
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长沙片区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形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
岳阳片区加快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整车、粮食、橡胶等大宗进口贸易快速发展。
郴州片区建设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区,2022年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今年引进实体投资项目8个、矿贸及总部经济项目10个。
建设一批开放发展平台
全力打造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3个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来华留学生创业港、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4个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2022年全省对非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
38.52%、42.8%。
国际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长沙)2022年发运1020列,开行量位列全国第三,中欧班列南方集结中心初现雏形。
探索一批创新合作经验
先后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签订部省合作协议。组建两轮驻京工作专班,深入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协商突破为国家试制度的重点难点改革创新事项。邀请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等多次来湘调研指导自贸试验区建设。
中西部及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湘琼自贸区港合作,态势良好。
省级和长沙、岳阳、郴州出台84项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首批设立24个自贸协同联动区。
数据截至2023年7月
0万
新设企业
0个
累计引进重大项目
0亿元
总投资
0亿元
实现进出口
0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建立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在全国首次实现疾病监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来华居留许可“三窗合一”,审批环节缩减约50%,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通过实施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对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小餐饮四个行业的经营许可办理事项合并现场核查、简化申请流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为进一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倾听企业心声,创新开展政企“早茶会”,园区主要领导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将面对面与企业家交流,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坦坦荡荡同企业接触、真心实意同企业家交往,带着感情纾困解难,切实解决困扰企业的难题,助推园区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优化行政管理职能与流程,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探索为企业提供开公司、办业务、找政策、精画像、提诉求、解难题、查信用、招人才、融资金、拓商机等全生命周期的惠企服务,营造实现“一窗办”“网上办”。
探索“触发式”监管,建设智能监测平台,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自动化监测和系统预警,让行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创新推出“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试点,通过一个二维码实现“检查事项归总、检查过程规范、检查结果共享、检查信息追溯”,大幅降低了涉企检查频次,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建立商事纠纷诉前调解、仲裁制度,成立自贸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自贸人民法庭、自贸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闭环式司法服务体系。长沙、岳阳、郴州三地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服务保障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协议》,共同发布典型案例和工作经验,推动形成司法协同保护格局。
挂牌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联络点,形成片区、县(市、区)园区、区块相关职能部门多层级联动。从设立前咨询到企业注册、从项目建设到投资运营、从问题协调到投诉处理等,外商投资企业将得到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实施知识产权数字化“前置保护”新模式,企业凭存证编码即可及时实现证据验证,实现企业研发从概念发展到商业化过程中的全流程存证、全周期溯源。
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登记确认制,创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经营范围自主选择等改革措施,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在全国率先将自贸试验区内新办生产企业比照纳税信用最高级别A级纳税人进行管理,新设企业最快可在10分钟内办结开办涉税业务,平均退税时间比全国平均退税时间快3个工作日。
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湖南自贸试验区可直接受理试点企业申请。
创新境外投资管理,对境外投资项目和境外开办企业,属于省级备案管理范围的,可由自贸试验区备案管理,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监管新模式”实现对“邮快跨”业务进出口装卸、集中查验、转关监管、检验处理等“一站式”办理,“邮快跨”业务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平均通关时间压缩50%,企业综合运输成本降低约30%。
引入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测算数据作为参考,科学合理区分进口转关货物的国际、国内段运费,在审价法规合理框架下,将货物运抵我国境内的国内段运费从完税价格中剔除,实现国内段运输费用的合理拆分,从而拉平内河港相较于海港的关税成本。
“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货物进出区申报项目从原来近20项缩减到6项以下,车辆进出通行时间由8至15分钟缩短至30秒左右。
“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解决了小茴香、肉豆蔻等“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难题,通关时间由15天减少至2天,仓储费用每年减少800万元以上,年新增进口贸易额2亿元。
积极构建企业对接东盟标准认证服务体系,国内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认证时间由90天缩短至15天,出口至东盟认证成功率由60%上升到95%。
出台《郴州市关于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维修业务的实施办法》和《郴州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监管方案》,并制定《保税维修业务备案流程图》,指导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企业注册、外贸备案、账册备案等工作,对保税维修所产生固体废物按照规定托运出境的环保要求进行监管,防范污染风险,推动企业规范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同时,明确区内企业直接向郴州综保区管理局递交开展维修业务的申请,商务、生态、海关、综保局四部门联合进行备案,大大提升了企业开办的效率。
依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联合海关、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采信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检验结果,打造平行进口汽车快速通关模式。岳阳城陵矶口岸平行汽车进口累超 20000 台,排全国内河港口第一位、全国第五位,贡献进出口贸易额过10亿美元。
发挥自贸试验区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叠加优势,拓展线上市场平台,在政策引领、金融开放、海关监管、业务拓展、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新路径。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供给,建立“政府+银行+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累计纳入风险补偿资金补偿范围的专利商标质押登记244笔,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8亿元,惠及230余户科技型中小企业。
为促进银、信、企合作共赢,助力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省商务厅(省自贸办)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组织1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走进湖南自贸试验区系列活动,既是持续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也是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良好开端。
择优引进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着力打造“金融机构+金融配套+金融人才”的金融产业集群。同时,在为企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跨境投融资、商务办公、金融科技成果展示、银企对接和投融资路演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的基础上,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成功开立首笔“中欧班列”铁路运单信用证,实现了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化使用在湖南的首次突破,为湖南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金融助力。参与各方以签署合作协议的形式,有效突破了当前ICC(国际商会)国际跟单信用证商业惯例,赋予国际铁路运单以物权属性,从而打通了银行融资通道,为国际贸易融资实务中铁路运输方式获得与海运方式同等待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外贸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提供了陆运融资便利。
出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政策支持资金管理细则》,设立“外汇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池”,对外汇衍生品交易“首办户”试行一定奖励,对企业买入期权交易费试行限额补贴,有效降低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成本。
“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改革新模式创新融资租赁服务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路径,以租代销,实现了融资租赁承租人由国内客户向国外客户的转变、租赁物由新设备向二手设备的转变,缓解境外企业购置大型设备资金压力。2021年至2022年,区内企业共实现直接融资1745.31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95.63亿元,短期融资券融资533.5亿元,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6家,其中首发上市4家,募集资金90.88亿元。
推动武汉阳逻港、岳阳城陵矶港、九江港打造“组合港”模式,企业可在湖南一次办结全部通关手续,物流时间由以前的14天左右缩短至7天。
探索“自贸区+国际陆港”港区联动模式,运行“跨境一锁”监管模式,打通香港—深圳—长沙、郴州跨境快速通道,运输车辆可直接进出香港或内地,运输时间由48小时减少到24小时。
与浙江、广西、四川、云南、安徽、重庆、河南、湖北、陕西自贸试验区签署协同开放发展合作协议,探索在新一轮扩大开放新格局战略背景下,把协同开放发展置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建,加快打造立体全面开放、竞相协同共兴的崭新格局。
2021年8月26日,中欧班列(长沙)首开湖南自贸专列。中欧班列2022年共发运1020列,开行量位列全国第三,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探索建立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建设郴佛合作产业园,启动运营郴佛智能制造研究院,实施“跨省通办”事项438项,郴州片区70%以上的招商项目来自大湾区。
与云南自贸试验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两省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双方明确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发展、协同招商,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开拓对接东盟市场。
通过船舶燃油污染源头控制、船舶水污染物“全接收”集中处理、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等方式,构建长江航运水岸污染管理体系,实现航运污染全方位管控,长江生态系统性改善。过驳船只每年最高可节约用能成本约 462 万元,减排二氧化碳6610吨、二氧化硫180 吨、氮氧化物 86.39吨。船舶污水实现“零排放”,辖区港内作业船舶、公务船舶全部实现“双铅封、全接收、零排放”。
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中心,非洲农产品准入进程持续提速,马拉维大豆、马达加斯加羊肉实现准入,已打通咖啡等10条非资源性产品进出口产业链。
圆满举办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观展人次突破10万,中非双方签约项目120个、金额103亿美元,发布99个对接合作项目、金额87亿美元,其中11个非洲国家发布74个对接项目,数量为历届之最。
加快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建设。拓展对非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埃及MISR银行已在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开通对南非等6个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
加强对非平台建设。马拉维总领事馆、VFS联合签证中心、非洲青年联合会等落户片区。全国首个对非、首个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同时获海关总署授牌成立。对非贸易保持井喷式增长,2022年长沙、岳阳、郴州片区分别同比增长209.4%、570.32%、151.73%。
借鉴湖南农业发展经验,助力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建设非洲粮仓,探索形成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的“湖南模式”。
联合相关企业、机构和商协会,依托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创新标准合作授权认证新机制,与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局SIRIM开展合作,形成认证检测加速通关一站式服务,并寻求该模式在非洲有关国家的复制推广。
整合政、研、商、金等多方资源,围绕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创新构建“政府、专业智库、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协同推进模式,通过统筹规划、平台搭建、优化服务、业务创新等多维举措,有效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政策沟通、平台联通、市场畅通及资金融通。
推动高端化发展。在创建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长沙国家软件名城等产业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开展标准制定或立法,形成“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格局。
探索国际化发展。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路径,成立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发布8项团体标准,已吸引集聚105家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市场主体,出口货值达4.95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寄递服务网络、国际营销和服务体系。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约2000亿元,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的海外营收分别同比增加47.19%、72.6%、512.04%、68%。
探索智能化发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签订创新协议、制定模块示范场景榜单、引进创新平台、建立统一评估方法体系等方式,解决制造业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评估难”等难题,目前长沙片区已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企业)2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
推动绿色化发展。创新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优势产业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已出台54个绿色设计产品团体标准,有83个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
零部件制造领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发展为千亿级产业,集聚了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知名企业,基本形成了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整车产能突破100万辆。蓝思科技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关键零部件领军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大主流智能终端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农业机械制造领域,郴州粮机成为我国大米、杂粮加工设备和粮食烘干、仓储设备的骨干研制厂家,产品畅销东南亚国家。农夫机电从事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产品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一批保税维修企业加速集聚区内发展。
郴州片区建设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区,2022年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今年引进实体投资项目8个、矿贸及总部经济项目10个。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
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
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23 09/06
陈献春: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构建“三个联动”发展新格局2023 09/13
第一方阵、全国第三……九张海报看湖南自贸试验区的高亮时刻主办单位: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COPYRIGHT(©)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09006477号-16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401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87
电话/传真:0731-85281221 地址:长沙市五一大道98号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