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岳阳,今天我来说。
2020年9月24日,自贸试验区落子岳阳,三年来承担着我市对外开放桥头堡,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重要阵地、重要引擎的特殊使命。三个“重要”为自贸区发展锚定了方向,却也重若千钧,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如今1000多个日子过去了,岳阳自贸片区告诉我们,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以创新化力,让融合作桨,便能举重若轻,以一叶轻舟之势、一日千里之速渡过千山万水。
创新方能化力。三年来,岳阳自贸片区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创新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如何将创新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的鲜活案例。“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的审价创新模式”国家级试点、“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新模式”国家级创新、在长江中游首倡“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三年间,岳阳自贸片区来先后推出42项惠及内河港口的制度成果,其中4项获批国家级试点或典型经验推广,为企业直接降本增效超过1亿元。首创首为、领跑领先,岳阳自贸片区以问题为导向,将创新融入基因,以真创新推动真解决,促进真发展。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正是创新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融合便能作桨。岳阳自贸片区内拥有“三区一港五口岸”9大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和效能居中部地区同类城市首位。如何充分激活9大平台的优势,发挥“大于9”的效能,融合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以自贸试验区为“火车头”,全力做好“融”字文章,统筹抓好平台建设和功能发挥,通过推动管理融合、政策融通、产业融入、资本融汇,努力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融合文章做好了,发展问题不用愁。三年来,岳阳自贸片区落地10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项目,培育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73家,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华中地区最大的半导体产业园、湘北最大的数字经济总部,正在形成一个千亿级新材料产业,两个五百亿级的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划桨渡难关,正是融合推动了众人齐心划桨,乘风破浪!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的岳阳自贸片区没有辜负岳阳人民的期望与重托,以融合创新促进自身茁壮成长,以举重若轻之势渡过万水千山。未来也定会以此为基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突出首创首为,为助力岳阳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