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自贸湖南" 微信公众号

3大片区协同发力 湖南自贸试验区5年成果丰硕

信息来源:华声在线 :2025-09-30

28日,记者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沙、岳阳、郴州3个自贸片区贡献了全省近三成外贸总量,成为湖南开放发展的“强引擎”。过去5年,3个自贸片区分别取得了哪些亮眼成果?

长沙片区:5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创新发展

据介绍,获批成立以来,长沙片区立足工程机械2500亿产业规模和5家全球50强企业,围绕“研发—生产—出口—认证—再制造”5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研发端探索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截至2024年底,该片区已帮助656家制造业企业存证778万件商业秘密,新增发明专利9000余件

生产端打造智能制造“市场化升级”新样板。通过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三方联动,共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示范企业47家、省级示范企业305家,新增世界级灯塔工厂2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

出口端构建全方位出海新体系。该片区引导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提升国际市场服务能力;打造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自贸“区港共建”园区,实现“借道出海”。

认证端创新国际标准合作新机制。发布《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等地方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等搭建标准交流服务平台,设备出口认证周期缩短40%,为700多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再制造方面,破解“三难”问题开辟设备更新新路径。率先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历时3年破解了法务机处置难、再制造品控难、进项票取票难“三难”的痛点,推动法务机处置时间从至少217天降到了最多142天

岳阳片区:多个“全国首创”做亮临港经济

发布会上,岳阳市副市长郭占扬介绍,岳阳片区优势在港,片区用创新这把“万能钥匙”破局,五年来,有2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3项获国家部委推介,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超4亿元。

在港口进口货物成本方面,全国首创“内河运费不征关税”改革,拉平了内河与沿海港口的关税成本,目前已有293家企业受益。试点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负2056万元

在水运口岸运输方面,全国率先开展“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创新试点,显著提升了五大水运口岸效能。全省首创“进口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年节省仓储费用约800万元。

在长江沿线联动方面,全国首创“长江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模式”,以多式联运串联沿线港口,货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能级大幅提升,带动沿线港口年均新增集装箱量约70万标箱

郴州片区多措并举加速融入“大湾区”

自贸区郴州片区自获批以来,紧紧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路径,初步形成了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融湾”实践路径

片区编制《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在广东以外首个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实现“一次查验、全线通行”,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以上今年1—8月快速通关货物247批,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56.33%

积极探索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今年1—8月,郴州市新引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230个,总投资金额1196.16亿元,8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大湾区,片区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链主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两主一特”工业产值由2020年的205.4亿元增至2024年的317.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郴州还加快建设郴州陆港,与盐田港、南沙港等共建“组合港”,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等国际物流通道,创新“全程提单”海铁联运模式,清关时间15-45天压缩至2-7天,运输成本降低15%。

(全媒体记者 黄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