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236.5 亿元, 同比下降 7.3%,其中出口759.9 亿元,同比下降1.1%;进口476.6亿元,同比下降18.1%。对非贸易额124.9亿元,同比下降7.6%。
招商引资:全省合计使用外资10.7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外商间接投资7.78亿美元。全省合同签约29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6个,同比下降36.8%,投资总额196.59亿元。
对外经济合作: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新增境外企业46家,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4.9亿美元,同比下降58.4%,实际投资额4亿美元,同比下降43.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营业额5.3亿美元,同比下降35.0%。我省企业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862人,同比增长10.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同比下降13.3%。
国内贸易: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5.95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口岸运营:中欧班列(长沙)进出口共发运164列,同比下降56.96%。湘粤非铁海联运共发运272列,同比增长7.09%;怀化东盟班列开行266列,同比增长46.15%。
一、对外贸易
(一)结构情况
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全省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941.1亿元,同比下降7.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6.1%。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24.7亿元,同比下降11.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3.1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出口46.6亿元,同比下降17.0%,其中,蔬菜出口22.5亿元,同比下降31.8%。我省电动汽车出口12.7亿元,同比增长35.4%。
(二)市州情况
全省进出口额排名前三位的市州为长沙、郴州、岳阳,分别完成629.6亿元、127.6亿元、108.4亿元。长沙、常德、怀化、益阳、湘西自治州进出口额实现增长,郴州、岳阳、湘潭、衡阳、株洲、永州、邵阳、娄底、张家界为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14.7%、2.9%、102.6%、17.0%、7.6%、52.7%、14.7%、25.9%、29.5%。
(三)市场情况
我省与东盟实现进出口233.4亿元,增长7.9%;与非洲实现进出口124.8亿元,下降7.6%;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进出口725.1亿元,下降2.0%,与RCEP及其成员国实现进出口368.8亿元,增长0.1%。此外,我省对中国香港贸易额为126.5亿元,下降0.9%;对美国贸易额为81.1亿元,下降20.2%;对欧盟贸易额为99.8亿元,下降11.1%。
二、招商引资
(一)“三类500强”和重大项目情况
全省合同签约29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6个(“三类500强”企业不重复统计),同比下降36.8%,投资总额196.59亿元,同比下降65.1%,其中已完成工商注册的项目34个。
所签约项目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投资项目18个,同比下降52.6%,投资金额103.69亿元,同比下降73.9%;中国500强企业15家,投资项目16个,同比持平,投资金额79.9亿元,同比下降41.1%,民营500强企业2家,投资项目2个,同比下降33.3%,投资金额13亿元,同比下降57.8%。
全省引进重大项目188个,总投资1234.91亿元,其中:10亿元(含)以上项目33个,100亿级项目2个;制造业项目138个,能源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4个,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第三产业及其他项目40个。
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279家,湘商回湘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271.63亿元。
(二)三次产业情况
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万美元,同比下降78.74%,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0.15%。
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975万美元,同比下降80.32%,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0.01%。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386万美元,同比下降27.32%,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03%。
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41%,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9.84%。
(三)重点区域情况
长株潭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9.36%,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5%,其中长沙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40.34%;湘南三市实际使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50.34%;洞庭湖区域实际使用外资540万美元,同比下降97.69%,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82%;大湘西片区实际使用外资845万美元,同比增长193.4%,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2.84%。
三、对外经济合作
(一)我省对外实际投资出现较大回落
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季度部分企业对重点项目开展大规模投资,抬升了去年基数。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对我省对外实际投资造成一定影响。从我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已是我省对外实际投资的第一大行业,占比67%,实际投资额同比下降了52%,降幅很大。制造业虽仍是第二大行业,但占比仅19%,较去年下降了3%,实际投资额更是同比下降55%。其余行业如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占比仅2-3%,虽较去年有增长,但对整体带动作用有限。我省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别地区主要仍在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等,英国成为今年一季度投资的主要目的国之一。整体而言,我省企业“走出去”意愿依旧强烈,部分对外投资计划正在规划中。
(二)国有企业仍是对外承包工程的核心力量
1-3月,国有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3.2亿美元,占比为94.7%,民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1811万美元,占比为5.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共一家,是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合计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4%;从洲别来看,对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占比200.0%。主要国家为土耳其、缅甸、埃及、蒙古、巴西等。
(三)我省对“一带一路”签约国投资合作意愿持续增强
1-3月,我省对“一带一路”国家新设境外企业30家,同比增长173%,占总量的65%;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44374万美元,同比下降57%,占比90%;实际投资额13323万美元,同比下降42%,占比33%。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8个、新签合同额3.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分别占比90%、97%、74%。
四、国内贸易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加快增长
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7%,增速较1-2月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24.9%、12.1%和10.9%。
(二)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火热
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相关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8.8%、34.4%、31.8%、28.1%。
(三)实体店铺零售持续改善
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实体店铺零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较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开展即时零售较多的便利店零售额增长10.9%。
(四)线上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随着直播带货等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加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联动补贴,持续激发线上消费需求。一季度,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6%,较上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1%,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速2.5个百分点。
五、口岸运营
1.中欧班列:进出口共发运164列, 同比-56.96%,计13414标箱,同比-56.87%,货重9.33万吨,同比-65.42%,货值4.92亿美元,同比-43.84%。其中:长沙到发157列,衡阳到发7列。
2.岳阳城陵矶口岸: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27万标箱,同比增长11.9%;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17万标箱,同比增长38.98%。
3.湘粤非铁海联运:共发运22389标箱,同比增长8.13%;折合约开行272列,同比增长7.09%;总计货重41.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郴州没有货重数据);总计货值37.46亿元,同比增长9.69%。其中:株洲:136 列,衡阳100列,郴州36列。
4.怀化东盟班列:怀化-北部湾铁海联运、怀化—万象(老挝)、怀化—安员(越南)共计发运13318标箱,同比增长46.26%,折合约266列,同比增长46.15%,货重约21.86万吨,同比增长12.91%,货值约18.98亿元(2.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0.35%。其中:怀化-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167列,怀化—万象(老挝)班列89列,怀化—安员(越南)班列10列。
5.长沙航空口岸:
国际客运:长沙机场运营国际客运航线11条,实现旅客吞吐量737.67万人次,同比增长0.32%,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2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5%。
国际货运:长沙机场运营国际货运航线4条,实现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1万吨,同比-26.67%。
6.张家界航空口岸:运营国际航线11条,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7.64万人,同比增长8.22%;国际货邮3.9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