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自贸湖南" 微信公众号
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自贸动态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湖南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向改革要动力 向创新要活力

信息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2024-05-2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出“湖”向海,破浪前行。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湖南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握指成拳”。在长沙,开行10年的中欧班列驰骋在欧亚大陆近30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开行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长沙国际铁路港,一台台“湖南造”的汽车正在集中装箱。为了让本土企业高效“出海”,长沙海关推出系列惠企“礼包”,支持企业通过“提前申报”、“铁路快通”等模式申报出口,同时充分利用海关大型智能监管设备进行通关检验,免开箱,快速通行。
星沙海关物流监管科关员 张文博:缩短查验时间,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切实保障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同时通过支持非标产品适箱化改造等措施,促进中欧班列与本地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如今,吉利汽车、星邦智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越来越多的湖南先进制造企业的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海外,今年前4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445列,同比增长58.4%。
在先进制造业的“大块头”加速出海的同时,随着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在永州,“小蔬菜”也正长成出口创汇的“大产业”。在江永县,这批新鲜采摘的20多吨的包菜、黄瓜、沃柑、夏橙等蔬菜水果,经过打包、封装后,就能乘坐直通车,当天直达香港。今年3月,“拼装+集中申报”的新鲜果蔬监管模式改革在湖南率先落地,过去要分开运输的蔬菜、水果,如今可以“拼单”同车发运,同时还可享受海关快速放行的出口政策,通关时间压缩80%。
江永县广发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利武:这个新模式不仅让江永本地的水果走向粤港澳大湾区更多、更大的市场,更提升了我们企业冷链货车的利用率,降低了30%的物流成本。我们企业每天出口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有60吨,比以前多了一倍。
作为大湾区的“菜篮子”,永州积极抢抓机遇,大力推动蔬菜直供香港,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省第一。1-4月,永州对香港出口蔬菜及菌菇16.5万吨,同比增加25.8%,占同期湖南省供港蔬菜总量的89.8%,货值31.6亿元。
江永县副县长 彭浩宸:江永县正在组织新购供港澳直通车,加大果蔬供港运力保障。我们将充分运用湖南省支持永州蔬菜出口高质量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实现蔬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湖南正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肯尼亚的鲜花、卢旺达的干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在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的高桥大市场里,湖南消费者不用出国门,就能买到琳琅满目的非洲好物。去年,坚果贸易商吻野将公司落户到了高桥,一年来,在园区的引荐下,企业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开起了坚果收购点和本地加工工厂。今年4月,企业在海南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投资建设的海南非洲坚果加工项目正式开工,占地20亩,湘琼两省共建共管,集生产、研发、国际贸易于一体,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的政策优势,进口肯尼亚碧根果、坦桑尼亚腰果等,通过深加工后销往国内,出口到东南亚、阿联酋、欧洲等地,预计每年加工销售坚果1万吨。
吻野(湖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 彭向阳:自贸区有很多很好的中非经贸合作政策, 我们接下来会在更多的非洲国家设立坚果收购点和加工厂,依托海南自贸港和湖南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真正做到“全球采、卖全球”。
近三年,湖南对非进出口年均增长23.1%,成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省份之一。2023年,湖南对非贸易额达556.7亿元人民币,居中西部第一位。今年5月,2024年中非经贸博览会首次走出国门、走进非洲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下,中非经贸合作展现蓬勃生机,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活动期间,中非各方累计签约项目43个、金额达14.02亿美元。
开放的湖南,正在不断扩大世界朋友圈,已经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023年,湖南进出口总额6175亿元,其中进口首次超2000亿元,达到2165.6亿元,创历史新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