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历史是个循环呢,原始社会以物换物,如今成了中非贸易新业态,称为易货贸易。
大家都知道,湖南人胆子大,去年就创全国之先,开展了首单易货贸易,用湖南的建材和小商品,等值换了南非的2000吨西柚。
不过一单单的,太零散了,湖南人再次做了开创性的尝试,搭建中非易货贸易服务平台。
有人不理解:啥年代了还以物换物,这不是贸易方式的退步吗?
先别急,下面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易货贸易这回事。
易货贸易,有必要吗?
先说结论:非常有必要。
非洲是一块广阔的市场,但是中非合作面临诸多瓶颈:农产品准入标准不一致、非洲产能没有形成规模化、物流通道、关税……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外汇问题。
非洲国家普遍外汇短缺,兜里没钱,但是又非常喜欢中国的产品,怎么办?
而且,非洲国家币种汇率不稳定,有可能造成资产贬值,外贸公司也不敢轻易采用现汇交易。
中非之间好多交易,不能就这么泡汤了。以物换物,行不行?
湖南就这么尝试着进行了易货贸易试单,目前已经开展了11单易货贸易。
中非易货贸易,并非大家在村头用一盒鸡蛋换一块猪肉,也不是中国和非洲双边的某两个企业想要交换货物,就可以达成交易的。其中涉及到商务、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协作。
最重要的是,易货贸易不能一厢情愿,还得两个国家“趣味相投”,共同促成协作。总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由此可见,湖南推动易货贸易,不仅在全国完成首单试点,还搭建了首个服务平台,其意义不言而喻。
易货贸易,为何是湖南推动?
网上搜一搜,想要搞易货贸易的省份真不少。
但是要推动真正的易货贸易,必须得是两个国家的协定,湖南也还在试点推动阶段。至于那些企业宣传的“易货贸易”,更是有待观察。
有人要问了,那为何是湖南在推动易货贸易,湖南又为何要去推动呢?
首先,这是国家交给湖南的重大任务,湖南使命必达。
对非方面,湖南有两大任务: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
其中,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要推动对非开展易货贸易。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提出了探索发展易货贸易的重要课题。
于是,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注册成立,开启了中非易货贸易的探索之路。
第二,湖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
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湖南与非洲国家贸易交往源远流长。
5年内,湖南对非贸易要突破100亿美元,推动易货贸易试点,是达成目标的关键一环。
易货贸易服务平台,可以做什么?
易货贸易服务平台上线,是湖南人想在了全国前头。
如果是国内出口商,对非洲有商贸往来需求,苦于货款无法回笼,怎么办?
如果是国内进口商,希望用平台资金换回所需物品,怎么办?
平台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为有需要的企业搭建线上平台,以易货贸易为交易基础,撮合中国供货商对非出口形成的本币,专项用于中国需求方对非进口采购,为企业提供以人民币形式的、合法的资金回笼解决方案。
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生意你们谈、交易平台做、支付平台通。
这个全国首家跨境易货贸易B2B服务平台,已经探索了两大类解决方案。
一是存量对非应收外汇人民币形式回笼解决方案,二是增量对非应收外汇人民币形式回笼解决方案。
比如说,国内出口商因一般贸易历史事项,在非洲国家形成并持有本币后,可以通过平台易货贸易,以人民币形式回笼。
再比如,平台可以撮合双边进出口事项,在需求、金额匹配的基础上,双边进出口主体各自本币结算,实现跨境易货贸易。
总之,平台是在不改变国内供需方各自对非供应链结构的情况下,以双边国家各自本币为支付手段。
平台负责人介绍,此举还将全面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平台正在跟监管部门、第三方服务公司等实现数据联通,提高交易效率,确保监管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