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他山之石

浙江自贸试验区热点问题解答:数字自贸区建设、金融赋能......

信息来源:浙江省自贸办 :2021-04-28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发布会现场,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怎样推进数字化改革等问题,发布人一一作了解答。

浙江日报:当前全省都在推进数字化改革,请问浙江自贸试验区如何在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发挥作用?  

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我省是最早提出数字自贸区的概念,在2019年年初袁家军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创建“数字自贸区”。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按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探索。去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了扩区,从舟山扩到了杭州、宁波、金义,为全面建设“数字自贸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与基础。今年2月18日,袁家军书记提出了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数字化改革工作。大家知道,自贸试验区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承载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使命。因此,自贸试验区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贸试验区要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战略高地。   

我们认为,从自贸试验区的初心使命出发,当前“数字自贸区”的建设重点是打造数字全产业链。通过数字确权、加工、存储、交易、监管来构建数字全产业链;通过数据确权、数据交易、跨境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来构建“数字贸易全产业链”。“数字自贸区”全产业链的枢纽是数字贸易,围绕数字贸易,发展数字金融、数字物流、数字口岸,从而实现数字治理。其中,数字贸易,以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数字金融,要积极利用亚运会等重大契机,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打造数字货币应用示范区;数字物流,主要是构建集海陆空运输、分拨运转、保税仓储、快递配送等一体的全方位数字物流产业链;数字口岸,是建设数据联通、数字围网、秒级通关、智能服务等数字口岸功能;我们要探索设立全球数据交易中心;我们要精心筹备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把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成绩呈现给世界;我们要努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与标准制定的高地。   

当前,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的要求,探索建设颗粒度小、“小切口、大牵引”的应用场景;探索建设那些能解决政府与企业堵点难点的重点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更多令企业有获得感、群众有满意度的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   

“数字自贸区”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很有难度,也很有意义。征途漫漫,唯有只争朝夕。浙江自贸试验区以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和加快建设数字贸易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数字自贸区破题发展,力争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战略高地。   

浙江电台城市之声:自贸试验区扩区后,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在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陆巍峰:感谢记者的提问。浙江省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出台以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积极开展自贸试验区扩区赋能的金融政策研究。近期我们已经联合省自贸办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赋能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提升外汇管理水平、优化金融服务质量”等七个方面二十三条支持措施,我重点向记者朋友介绍六项措施: 

一是以大宗商品为中心复制推广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将全国领先的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从舟山片区扩展到杭州、宁波片区,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配置资源基地。   

二是支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支持银行凭借交易电子信息,为浙江特色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提供经常项目下结算服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在宁波北仑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实行银行贸易真实性审核由事前审单向事中事后核查转变,并进一步扩大试点区域。   

四是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支持9家银行有序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这项工作在我们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稳步开展,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管理本外币资金提供便利。   

五是放宽跨国公司资金池准入条件。对自贸试验区跨国企业集团实施优惠条件,将本外币国际收支规模“超过1亿美元”调整为“超过5000万美元”,便利企业进一步调剂境内外资金使用。   

六是打造一揽子全方位便利化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外汇联络员暖心帮企”专项行动,印发汇率避险案例,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包括结算、融资、账户服务、保值增值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同时,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还将加强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管理,全面监测分析跨境资金流动,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展业三原则”,加强业务真实性审核,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下一步,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还将紧紧围绕国务院赋予的使命任务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为自贸试验区在更高水平上的开放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时报:我们知道,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要任务,请问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自贸区金融领域改革方面浙江有哪些举措或者做了哪些探索? 

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军: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浙江银保监局高度重视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坚持制度创新为先,聚焦发展重点,凸显浙江特色,系统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我们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探索自贸区金融监管的“浙江路径”。我们深刻领会自贸区制度创新高地的定位,坚持通过金融监管制度集成创新,激发银行业保险业创新活力。我们建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专业机构进驻、专业队伍建设的“三专”工作机制。印发浙江银保监局支持自贸区建设指导意见,配套制定特色化机构准入制度和自贸区金融统计运行体系,构建了“1+X”监管制度体系。同时,我们探索形成金融服务“拼图-全景”式研究模式、监管意见落实“全视”体系、“自贸区金融服务指数”以及应用体系等监管创新,其中多项被评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第二,探索油气产业链特色金融“浙江方案”。舟山片区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最早的片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油”字,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油气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引导银行业机构深入剖析油气产业特性和金融需求,打造特色服务模式。二是完善要素保障。支持新设金融租赁公司1家和SPV公司4家,新增专营机构10家,设立了自贸区航运保险中心。推进金融赋权放权和资源政策倾斜,推动下放政策27条,区内油气产业贷款为挂牌之初的12倍。三是推进服务创新。我们加大油品产业、航运仓储、跨境贸易、大宗商品、外汇交易等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正如刚才张厅长在发布自贸区十大标志性成果的时候提到,我们推动中国银行率先落地全国首单保税项下油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我们强化油气保险保障,覆盖面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同时探索巨灾保险,发展远洋船舶保赔险,引入保额达10亿美金的远洋保险。大力推进油气企业关税保证金保险替代机制,降低财务成本。四是增强科技赋能。在舟山建设船舶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汇集贷款逾期、出险理赔、海事信用、船舶价格指数等多维度数据,加强数据支撑,支持敢保敢贷,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还积极推进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化“最多跑一次”和“无证明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和便利度。 

第三,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扩区改革贡献“金融力量”。去年8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后,我局根据新形势和新定位,积极研究谋划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边谋划边推动措施落地实施。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机构特色化和服务高效化。我们联合宁波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保险业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设立符合自贸区功能定位的特色机构,例如:我们在金义片区积极打造“六专”标准的自贸区专营机构,目前已开业4家,近期将有6家银行入驻在保税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行政许可方面,我们推进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间“三减”工作,取消9个事项的事前审批,区内银行分行级以下和保险支公司以下机构和高管准入,均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和事后备案,简化了12个事项6类申请材料,对12个事项自我压缩办理时限。二是积极推进科创和数字贸易等金融服务创新。我们出台完善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的体系意见,协同开展科技金融创新监管试点,积极探索股债联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三是研究新型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链。在金义片区推动销售订单、综合保税区存货仓单、义新欧铁路运单“三单融资”改革,全省首笔铁路运单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已正式落地。我们积极推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义乌当地平台双向对接,打造与新型国际贸易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浙江银保监局将认真贯彻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立足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加强改革协同,深化金融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打造特色化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自贸区金融服务质效,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浙江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