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他山之石

13项全国首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这些制度创新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1-04-26

2月25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13项全国首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这些制度创新成果

▲发布会现场 

广西自贸试验区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共分两大类:改革试点经验27项,最佳实践案例17项,涉及六大工作领域。其中——

 ■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推行“证照联办”审批改革模式,将22个领域41类证件一窗受理、联合办理、一窗出证,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将土地平整前期工作时间由90天减少到12天,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 

■投资领域改革方面。推行“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方面。推行“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创新模式”,率先在全国沿边口岸实行海关、边检等部门共用一个卡口,实现“多卡合一”作业,一站式通关等。 

■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推行“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贷’助力进出口企业融资新模式”,为进出口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融资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问题。 

■现代服务业创新方面。搭建自贸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为域内外商事主体提供纠纷化解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通道门户开放创新方面。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系统集成改革创新”中,实现与重庆、四川等14个省区市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多方合作建立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在陆海新通道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一口价”菜单式产品多式联运优质服务;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并通过连通中欧班列,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核心成本优势,有机衔接“一带一路”,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实现了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逆势增长。 

 这44项制度创新成果 又有着很显著的特点。

一是创新性强、“广西特色”明显。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3项属全国首创,占成果总数三分之一;有17项具有“广西特色”,占总数近四成。如在全国首创“外籍驾驶证验真快办”,实现外籍人士在国内申请驾照全国最简、现场办结。“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全环节对标提效降费改革创新”“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模式创新改革”等一批充分体现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合作、沿边开放等广西自贸试验区特色的成果脱颖而出,成效明显。 

二是敢闯敢试,可复制可推广性效果好。以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为原则,在政府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国家级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实用、管用、够用、好用的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如“多个国家级园区体制机制扁平化集成改革新模式”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内3个国家级园区机构和人员优化整合,建立“一个工委、四块牌子、一套人马”,实现人员、要素、资源等优化配置。 

三是系统集成性突出,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积极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改革,如“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北部湾港跨境贸易物流一体化改革(智慧湾项目)”,该创新成果涉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南宁海关、广西出入境边防总站、广西海事局、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区、中直部门等的改革事项的整合。同时,注重聚焦贸易、投资和通关便利化,形成“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创新模式”“援企惠企补贴‘免申即办’兑现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企业受惠,纷纷点赞。 

通过上述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的先行先试,2020年广西自贸试验区完成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94项,累计完成率达78%;新设企业1.26万家,其中外资企业105家;实际利用外资超3.7亿美元,占广西同期的总额的28%;外贸进出口额超1580亿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33%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