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非洲可可进入中国市场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商品运用场景少、消费者认可度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长沙片区加强与高校、企业合作,创新搭建中非可可产业合作平台。一是与加纳、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利比里亚等国在湖南农业大学共设“离岸(中国)产业创新与交流中心”,并依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中国国际可可产业创新平台,拓宽中非可可产业合作交流渠道。二是建立中非特色功能植物开发中心,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可可研发中心,加快推进可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三是创建中非可可虚拟产业园,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推动原料进口商、高校实验室、中国生产工厂、线下体验店和各类可可消费品运营商线上集聚,形成集进口、研发、生产、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产业园。
通过该项制度创新,拓宽了非洲可可产品运用场景,加快推动了非洲可可产品在中国的产业化。该项改革从2021年10月开始实施,截至2023年年底,可可实验室已研发巧克力、饮料、化妆品等可可类运用产品达50多种;虚拟产业园可链接全国可可半成品加工、生产、品牌商等各类企业和运营店达4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