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分散在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相关信息缺乏统筹和整合,海关和企业之间的技贸信息流动不通畅。
针对上述问题,长沙片区联合长沙海关依托“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信息网,以下简称“信息网”)和(长沙)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技贸资源、平台,创新对非技贸评议工作机制。一是打造“双轨”闭环评议管理模式。长沙海关依托基地建立技术壁垒交涉应对重点企业库,在信息网设置“互动交流”专题版块,基地和网站双轨协同,建立对非评议“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交涉应对—精准帮扶”闭环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筛选龙头企业跟踪服务,及时整理、发布重点出口产品、市场相关技贸措施,指导企业及早应对、规避风险。二是建立专业法律法规数据库。依托信息网搭建中非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一站式查询服务平台,及时更新发布最新我国以及国际、非洲海关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政策。三是提供多元化贸易政策服务。依托信息网搭建贸易信息监测平台,并在“数字地球”上展示中国—非洲国家、湖南—非洲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农食产品贸易额,权威发布中非贸易指数和贸易分析信息。
通过该项创新,促进了中非技贸评议工作的科学高效,疏通了非洲农食产品进口的难点堵点问题。截至2024年底,已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类法规标准、政策信息、技贸措施动态信息等500余份;通过基地提出特别贸易关注议题11件,4件入选WTO/SPS委员会双磋议题;对非洲成员通报提出评议101件,成功推动东非五国采纳我方评议意见,惠及“发油”“一次性卫生护垫”“脱毛剂”等,为超3亿元出口产品破除国外技术壁垒,开拓非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