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对非出口产品在非洲缺乏国际物流、仓储、展示等服务平台;非洲部分国家外汇储备不足、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大,中国企业收付汇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长沙片区联合区内企业积极发展对非外贸业务新模式,将外贸综合服务延伸至非洲,提升中非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是打造海外仓+展示交易中心服务模式。支持区内企业与尼日利亚出口商合作,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提供运输、货物代理、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代发、退换货、金融保险等一系列外贸综合服务,并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建设公共海外仓,建设线下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前展后仓”的服务模式。二是搭建线上交易平台。采购商可线上联系出口商专职销售针对产品做深入讲解,货样交付及检测均可在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内完成,采购商只需确认供货价格、对应品质、时效及合同相关条款,即可通过线上展示交易平台达成交易,按质及时实现全程可控的点对点配送服务。三是创新结算方式。加强与尼日利亚央行合作,帮助指导尼日利亚合资公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设自由贸易账户(FTN离岸账户),中国进口企业付汇(人民币)至合资公司的FTN离岸账户完成进口付汇,合资公司从FTN离岸账户付汇(人民币)给中国出口企业完成出口收汇,创新进出口企业双向收、付汇的人民币结算模式。
通过该项创新,有效降低中国商品在尼日利亚的物流成本,解决企业收付汇难题,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迅速获取订单,缩短产品被市场认可的周期,并助力中国企业与尼日利亚的交流合作,发掘贸易增长点。截至2024年底,实现与尼日利亚人民币结算进出口额超1亿元,带动湖南的假发、农机、服装、小家电等产品出口到非洲,并推动非洲芝麻、高粱、云母石、洛神花、决明子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