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低空空域受严格管制,没有划分空域,无法便利使用;低空飞行存在“看不见、叫不到、联不上、管不住”的监管难点,安全监管难度大;低空飞行计划申报环节多、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长沙片区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优化低空飞行服务,创新低空应用场景,加快低空产业发展。一是出台全国第一个低空空域划设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规划低空目视飞行航线97条,实现通航和军民航对空域的错时和分层共享共用。二是运用“北斗+ADS-B+5G”三模技术,建设了71个地面监视站,发布全国第一个省级专项低空航图(《湖南专项低空航图》),构建全省目视低空飞行网络,基本实现湖南省低空监视通信全覆盖和全域低空无盲区监视覆盖。三是建设全国首家服务全省的A类服务站(长沙飞行服务站),为通航用户提供飞行计划处理、飞行动态监视及航行、飞行和气象情报服务,实现通航飞行计划申报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低空消费者在手机端APP即可申报。
通过该项创新,低空飞行监管保障能力提升,低空产业不断集聚。低空空域占可飞空域比值提升至83.5%,低空监视信号覆盖率达100%;飞行申报流程由9个环节缩减至3个环节,飞行审批时间从3—5天缩短至2小时。截至2024年底,长沙自贸临空区新增通航企业69家,落地省内第一家大型141航校、第一家142部模拟机运营企业、第一家大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无人机零售配送等一批知名通航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