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差别化改革和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和加大人文交流等方面探索形成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日前,陕西省政府决定将陕西自贸试验区第三批30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为理念,推行“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重心下沉化”便民服务改革,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综合体,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新区、新城、街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调整街镇机构设置,专门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加挂街镇“便民服务站”牌子,统一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大厅出件”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变“专科大夫”为“全科医生”。各级配备工商营业制证机、发票申领、综合办税、身份证自助拍照、便民缴费等多种服务终端累计120台,打造“线上无休、线下无缝”的一流政务服务。
事项清单化、服务照单办。以群众常办的“高频事项”为重点,纵向上,将新区、新城51项事项下放街镇;横向上,将分散在市场监管所、税务所、派出所等部门办理的197项事项,统一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办理,形成街镇政务服务一张清单。统一编制办事指南,明确审批流程、受理条件、申报材料等118个信息项,实现新区范围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流程标准化、服务规范办。制定《街镇便民服务站建设规范》和《运行规范》,结合街镇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经济状况等,推行差异化建设标准,统一便民服务站标志牌匾、功能分区、窗口设置等;统一大厅运行机制、工作制度,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印发《西咸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在街镇同步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管服务”模式。
手段信息化、服务网上办。提高线下实体大厅的智能化水平,配备查询、抽叫号等设备,让大厅服务更智能、更便捷。开通街镇网上政务大厅,积极推广“网上办”和“手机办”,用手机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实名登录政务服务网,用手机拍照上传即可完成事项申报。按照“凡办事必评价、凡不满必回访、凡问题必整改、凡失职必追责”的原则,将街镇政务大厅纳入“好差评”评价体系。
重心基层化、服务就近办。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工商税务、人社民政、户籍办理等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街镇便民服务站窗口集中受理;将水电气等社会服务和养老、医疗等个人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集中受理;对于人口、产业聚集的园区、综合体等,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驿站”,实现“就近可办、就近能办”。合理划分综合网格,在街镇便民服务站、村(社区)服务室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建立“红色代办员”队伍,推行党员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帮办代办等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大事不出街镇、小事不出社区(村)”。
降低了群众办事难度。建立颗粒化街镇政务服务事项体系,街镇便民服务站可办理的事项从原有的20项左右扩展到现有的394项,网上可办事项占比99.49%,原先需在新城、新区办理的高频事项不出镇就可办理。采用“一枚印章管审批、管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不看脸、不进科室,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街镇便民服务大厅日接待群众量均从原来的3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50余人,日办件量从原来的20余件增加到现在的90余件,目前各街镇、村(社区)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逾20294件,多类事项实现了“立等可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服务。
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先后为20000余名群众上门办理了老年证、公交卡、社保、合疗、计生、公积金等高频服务事项,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办事群众对服务满意率达到99.9%对审批廉洁度的满意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