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321项落实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形成两批制度创新成果84项,其中全国首创39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22项。
国家级成果不断涌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推介,7项全国首创性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出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办法》,携手湖南大学共建湖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院,面向全球广泛征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金点子”735个,围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发布制度创新研究课题68项。
特色产业
长沙片区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以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产业。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5家企业入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全球贸易“朋友圈”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美的集团净味、抑菌冰箱分级标准成为马来西亚国家冰箱行业准入执行标准。
岳阳片区正在快速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港口航运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聚焦“一主一特”临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抢滩布局,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和多式联运物流园等特色园区全面铺开,培育了年纳税100万以上企业255家。
郴州片区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区,区内“两主一特”工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76.3%增至2024年的96.6%,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同比增长23.8%,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郴州市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
开放平台
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国际青年创业港等对非服务平台,对非援外培训实现创新发展,全省对非贸易规模保持中西部首位。
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加快,中欧班列(长沙)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湘粤非铁海联运专列开行超1400列,从内陆地区到东非主要港口全程运输时间缩短10天以上。
岳阳城陵矶口岸稳固长江“百万标箱枢纽大港”地位,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0.16万标箱。
全力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实现片区贸易国别新增欧美100余个国家。
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落户片区。
协同发展
省际合作持续加强,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已引进产业项目17个、用地1383亩、总投资60.7亿元;沿江自贸试验区合作持续深化产业协同及航运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一锁”模式实现湘粤港三地通关物流无缝对接,湘粤“跨省通办”事项增至438项。
“双区”协同纵深推进,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先行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马拉维总领事馆、坦桑尼亚农业工商总会落户片区,实现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参会全覆盖,重点国家“海外仓”有序布局,与南非、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5个国家实现易货交易。
省内联动全面展开,24个自贸协同联动区,在成果复制推广、联合招商、产业协同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初见成效。
营商环境
长沙片区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累计为336家企业存证320余万件创新成果;兑现人才政策奖励资金超1亿元;推出25项极简审批事项和8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办件1548人次,审批环节缩减50%、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新增AEO高级认证企业16家。
岳阳片区加快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开展全领域极简审批、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全省率先建立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资金池;全省首试“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将产业配套用房比例从15%提升到40%;先后设立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巡回法庭、自贸法庭、ADR调解中心、司法保障协同工作联络站等机构,打造闭环式司法服务体系。
郴州片区对涉企63项高频事项全面实行极简审批,发布3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和39项极简审批目录清单;出台《郴州片区科技金融“一体两翼”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片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分别增长32.6%、84%。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开发新湖南 天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