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
本网站建议IE10浏览器
首页 > 信息资讯 > 要闻速递
张 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湘江潮涌,开放以兴。
地处内陆的湖南,从不缺乏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梦想和勇气。
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4年间,这片119.7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处处奔涌着创新与开放的活力。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形成两批制度创新成果共84项;企业主体稳步增长,新设企业4.2万家,新引进重大项目454个,总投资6558.11亿元,积极打造对外开放的“湖南样本”。
一份亮眼“成绩单”:“试验田”种成“高产田”
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港)中,湖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不算早,实施范围也不是最大,却后发而先至,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做到的?
无疑,在这片先行先试的热土上,创新创造的基因贯穿发展的始终……
湖南自贸试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四力四新”要求,在“四个高”上首创首为、加力加效,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推动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
湖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廖光辉介绍,湖南自贸试验区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用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活力。商务部研究院评价我省制度创新质量已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
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四年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从无到有”“从禁到开”“从窄到宽”“从聚到散”四个创新维度,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形成两批制度创新成果共84项,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创新、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其中,全国首创39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监管新模式”“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审价机制创新”等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项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推介。
开放引领彰显新担当。
拥抱世界,天涯若比邻。湖南自贸试验区着眼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建好用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特色开放平台,在全省开放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获批以来截至2024年7月,湖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6813.99亿元、11.45亿美元。2024年1-7月,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27.6%、54.2%,成为湖南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主战场。
对接联动展现新作为。
地处内陆、起步偏晚的湖南自贸试验区深谙“借势而起”的道理。
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如自贸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建立美的冰箱“一带一路”标准合作中心,成功将美的冰箱除味抑菌标准引入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马来西亚国家行业标准。长沙片区积极探索优秀外籍人才“集聚—培养—留用”新模式,打造国际青年创业港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已新增创业公司21家,实现外贸近14亿元。
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长沙片区积极开展湘琼合作,推动自贸“港区联动”,与海南省东方市打造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以“借道开放”“借船出海”提升湖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岳阳片区推动湘渝鄂赣组合港建设,构建“上海—岳阳—重庆”进口集装箱货物转运监管新模式,打造中部通道开放“大协同”模式;郴州片区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郴佛智能制造研究院,“跨境一锁”模式实现湘粤港三地通关物流无缝对接。此外,深入推进省内联动,在省内设立首批24个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
产业培育塑造新优势。
湖南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长沙片区,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引入广汽埃安、中国联通中南院、中通货运航司总部等重大项目,长沙工程机械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0%,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岳阳片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汇川电机、易亲科技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至俄罗斯海参崴江海直航运行良好,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万标箱;郴州片区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区,开鑫金属、汇创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投产,今年1至7月,片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2%。
一条开放走廊:“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向北对接长江经济带,往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自贸试验区布局长沙、岳阳、郴州,绝非凭空而来。
省会长沙,产业基础良好,正朝着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进。
如今,长沙的外资经营主体超5000户,201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全球贸易“朋友圈”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开放经济首位度持续攀高。
高水平开放,为长沙外向型经济带来新动能,而改革创新始终是开放发展的源头活水。
据统计,长沙片区取得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11项。兑现人才政策超1亿元,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办件1548人次,审批环节缩减50%、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 AEO 高级认证企业达到16家、占全省16%,容错纠错办法落地实施。
作为湖南的“北大门”,岳阳优势在水,潜力在港:坐拥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全国一类水运口岸、湖南省唯一出海口——城陵矶港。
依托港口辐射带动作用,岳阳片区加快现代化港口群和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发挥进口粮食、木材、水果等口岸功能,开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回程专列。岳阳—海参崴国际直航、香港直航常态化运营,开通舟山直达航线,开辟湘、渝支线转运新通道。截至今年7月,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总量370万标箱。
梳理岳阳片区众多制度创新,不难发现,其围绕港口做足文章。“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审价机制创新”为全国首创,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长江中游首试的“优化进口集装箱货物转运监管创新”,每年为企业降本增效近千万元。
郴州,既是湖南最早向南开放的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自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起航,郴州片区切实扛牢责任,出台支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等政策措施,构建了高位推动、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高擎改革创新大旗,一系列举措赢得国家、省级褒奖,更是赢得了企业的双手点赞。
2024年1-7月,片区新引进2亿元以上项目25个,投资额166.26亿元;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分别增长32.6%、84%;主导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获评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片营商沃土:打造对外开放“金名片”
以内陆地域的禀赋主动转身向海、拥抱蔚蓝,湖南,绝非看上去很美,而是扎扎实实“起而行之”。
改革与开放,千头万绪。省高院、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沙海关、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省税务局等多部门携手亮“大招”,全力支持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聚焦产业与企业“需求侧”,做优服务“供给侧”,湖南自贸试验区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涵盖服务便利、执法维权、行政管理等方面,以一系列“全国首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擦亮高质量发展“金招牌”。
自贸试验区蓬勃发展,法治总是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例如,郴州中院在全国首创“案件审理、监管、评查五步法”,通过系统集成“法律依据检索+类案检索+关联案件检索+证据规则运用+法律规则适用”,填补了当前“阅核制”工作流程和具体阅核方法实务操作空白。
全面推动“证照分离”“商事登记确认制”“一照通”等商事制度创新改革举措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实行,创新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包容审慎监管等举措。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等创新,列入全国首创成果。
与肯尼亚卫生部建立首个中非“点对点”卫生检疫合作机制。推动肯尼亚鯷鱼实现首次进口、马达加斯加羊肉获得输华准入。“邮快跨”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且通关时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95%的进出境邮件通关时间压缩至12小时,90%的进出境快件通关时间压缩至8小时,98%的跨境电商物品通关时间压缩至6小时。
对外贸易中,结汇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全省各级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金融外汇改革创新,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及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创新融资模式,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推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优化电子税务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推行出口退税发票及出口报关单信息“免填报”。出口退税正常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
以上种种,无不体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加速”,一“加”一“减”中,湖南自贸试验区的“磁场”引力越来越强。
2024年,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第二个十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跨过四年节点。
开放的出发点是发展,落脚点还在发展。
湖南自贸试验区正谋篇布局自贸提升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和开放发展若干措施》,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自贸力量。
自贸四年,聚势而为,乘势而上,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