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丨 岳阳片区 欢迎您!

岳阳片区
要闻速递

首页 > 信息资讯 > 要闻速递

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强引擎”

信息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2025-05-12


今年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五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聚焦“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目标,大胆创新,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成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强引擎”。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五年来,湖南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9项,其中全国首创51项,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项被国家部委推介,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对非贸易总额均居中西部第一。

在自贸长沙片区,针对二手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小”痛点,成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吸引11家企业入驻。基地设置了设备停放和维修、喷涂等区域,还引入税务、海关、车管等窗口,为企业提供提供检测认证贴标、代开进项发票、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维修效率。

湖南慧润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青:今年3月,长沙片区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正式成立以来,入驻企业的海外订单同比增长40%,产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长沙片区还积极开展湘琼合作,推动自贸“港区联动”,与海南省东方市打造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借道开放”“借船出海”,提升湖南二手工程机械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局副局长 高晓敏:强化体系支撑,构建检测认证、金融服务、司法保障等全链条生态,力争3年内实现50亿元出口目标。

地处内陆、起步偏晚的湖南自贸试验区,深谙“借势而起”的道理,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非经贸博览会两大国家级平台作用,围绕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创新区域协同机制,推动要素跨域流动与产业深度互嵌。

在自贸岳阳片区,通过创新实施长江中上游进口转关货物转运监管新模式,实现了湖南城陵矶港、湖北武汉港、江西九江港及重庆港等协同作业。同时,片区探索首创的“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制度,每年可以为企业减免运费3000多万元,并在全国推广。

湖南泰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 刘朝晖:按吨计的话,我们每吨的单价是降低了4块钱,一年按10万吨计,我们累计可以达成40多万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们最终的消费端,打比方说饲料业下游的养殖户农户,他们成本也降低。

岳阳海关一级行政执法人员 陈锦华 :“内河运费扣减“创新举措推广实施以来,岳阳海关为271家企业扣减内河运费1.58亿元,节约税款1910.79万元。

郴州是湖南对南开放的“桥头堡”。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郴州片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实施“跨境一锁”模式,实现了湘粤港通关物流无缝对接,港澳涉企政务服务实现“跨境通办”,引进大湾区项目占比超80%。

在郴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这辆自香港出发,载运快件个人物品的车辆,1分钟内就快速完成海关核验等流程。通过的“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进出口货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每车次可节省物流成本800多元。

郴州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跨境一锁”业务负责人 邓政:通过我们“跨境一锁”通道, 企业节约了大概30%左右的物流成本,时间上从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现在的8个小时。郴州海关快件监管科科长 陈昶:下一步,我们海关将继续深化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跨境一锁”直通车纳入农产品高速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锚定“一产一业一园区一走廊”战略定位,湖南自贸试验区发挥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平台作用,五年来,共新设企业超4.5万家,引进重大项目527个、投资额7274.3亿元,“试验田”正在变成“高产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