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资讯 > 媒体报道
近年来,湖南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借力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推动湘非贸易繁荣活跃,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在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公司智能生产线上,一块块巴掌大的电池片经过焊接、叠层、层压、测试等一系列工序,变成太阳能光伏组件。焊带仅有几根头发丝粗细,要分毫不差地焊接好电池片,靠的就是高度的智能化。今年,公司与尼日利亚签约当地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预计下半年将以“整线交钥匙”的方式交付。
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 刘曦: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整线建设、运维培训和供应链赋能的全方位输出模式,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还系统培育发展中国家本土新能源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
今年一季度,红太阳新能源在非洲的新签合同突破5000万元,让非洲的阳光变“黄金”。 深化拓展国际产能合作,越来越多新能源、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湘企,正在推动“产业+品牌+标准”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开放通道连接山海,不断拉近“一带一路”与湖南的距离。在湘粤非铁海联运物流通道株洲主集结中心,一批装载汽车配件的货柜正在装车,即将发往埃及。6月份以来,湘粤非铁海联运对非业务实现新突破,连续首发至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的三条班列。
湖南湘粤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汤丛:我们对接非洲班列的目的地不断扩展,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60个国家、116个港口,运送货物包括汽车配件、工程机械和陶瓷等湖南制造的多个领域产品。
不断提质升级五大贸易通道,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今年上半年,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重箱发运2.58万标箱、315列,同比增长23.2%。目前,株洲正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基础上,牵头打造中非经贸陆港项目,吸引全国对非货源在株洲集聚,打造“中非双向物流大通道”。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
区,是湖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湖南全面提升对非经贸合作,办好博览会、用好先行区。
邵阳深耕以打火机、发制品、箱包为首的特色轻工产业链,投资15亿建设中非经贸产业园,对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达128家。
岳阳城陵矶新港区实施产业投资先行策略,依托区属国有企业岳阳观盛与湖南建工、美兰集团“抱团出海”,在科特迪瓦投资建设3座橡胶加工厂,年产能达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