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
本网站建议IE10浏览器
首页 > 信息资讯 > 要闻速递
开放发展,能融入更大的“朋友圈”;创新升级,能拥有更高的“含金量”。2020年9月24日,湖南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以下简称“郴州片区”)随之揭牌成立,一个全新的自贸时代由此开启。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两年多来,郴州片区全力打造体制机制“试验田”、动能转换“加速器”、对外开放“新高地”,交上了一份叫做“郴州担当”的时代答卷。
郴州片区、高新区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加快建设“自贸示范片区、全省十强园区、现代产业新区、‘三生融合’城区”。聚焦“四个定位”,创造“四敢”环境,打好“发展六仗”,全力推进“八大行动”,对外开放活力持续释放,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进一步凸显。
创新中探索
为国家贡献“郴州智慧”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征程中,郴州片区不断积厚成势结出“创新果”,改革开放“试验田”摇身变为“高产田”。
今年以来,郴州自贸片区、高新区以开展“制度创新攻坚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形成“首张工业地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首个郴澳消费维权合作协议”“首笔华夏银行备证自贸区债券”“首个产业链项目供地管理暂行办法”“首单郴州农产品‘跨境快速通关’出口”5项首创首单首例事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27家,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22家,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19家,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出台《产业链项目供地管理暂行办法》,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举办“金融进自贸”政银企对接活动,为30家企业签约授信10.45亿元,已放款2.15亿元。建成运行新政务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政企“早茶会”“自贸夜话”,聚力打造“身在高新,安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
做优创新平台,郴佛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院基地全面完工;新能源产业园预计5月投产、中南大学有色金属中试基地6月投入运营。今年3月,工信部公布绿色制造名单,郴州高新区荣誉上榜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开放中引领
为城市带来“动能活力”
在三一重能郴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作为全球先进的风电智能制造产线,实现年产能达1000台套,今年产值预计可到30亿元。
郴州牵手三一,创造了郴州“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最好效果、最大投资”的合作典范。10天完成洽谈签约、100天过渡厂房第一台主机下线、179天完成竣工投产......项目建设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按照“137”工作要求,项目服务专员靠前服务,让项目每天有进度、有调度。“我在三一的36年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这样的速度。”三一集团总裁、董事唐修国这样感叹道。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发展形势,郴州自贸片区、高新区早部署强落实,成立招商引资作战部,坚持招大引强、招群引链,紧紧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对接招商,加紧产业链补链、延链、壮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招商项目库、企业库、产业库、人才库、客商库,强攻“三类500强”企业,确保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引进一个、吸引一群。
今年以来,签约项目18个,招商引资127.3亿元。
转型中突围
为现代化新郴州蓄能
坚持项目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郴州片区坚持“项目为王”,破除制约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的一小步,换来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从市场准入领域审批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入手,打开制度活力与市场活力衔接的肠梗阻。通过制度创新做“减法”。积极开展“两员”服务制,构建“1+5”立体政务服务体系,落实极简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容缺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等举措让企业更有获得感。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年初谋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689亿元,目前已有52个项目在建,总投资超过141.26亿元。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20万平米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即将投产;高斯宝工业电源等10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金铖1万吨碳酸锂、华铖电解铟等9个重大项目陆续竣工,智慧粮机、新飞学校、开鑫有色、正威二期、万信达二期、海利三期等重点项目全速推进。今年1-3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实现税收6.08亿元,增长25.99%。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528万美元,增长3.9倍。全市实际到位内资365.4亿元,增长8.4%,内资实施项目个数507个,增长8.6%。
在发展中赋能
推动外贸扩容提质
湖南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的AI车间里,自动插件机飞快地将电容器准确地插在印制电路板上,让人眼花缭乱。眨眼功夫,就完成了一块印制电路板的插件任务,其产品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电源适配器、智能机顶盒、计算机外围设备及网络通讯设备的电子信息企业,湖南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将总部迁移至郴州片区,并与2022年正式投产。今年一季度,公司完成出口总额1000余万美元,预计全年出口总额达5000万美元。
融湾向海,破浪前行。开放,是郴州的大势;便捷,是国际贸易的命门。自贸试验区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数字领域的开放创新是重头戏。郴州片区积极搭建郴州外贸(品质郴州)数字贸易平台,以数字贸易为驱动,为郴州企业提供数字化、一体化、全球化的企业展示、商品展销服务。湖南金松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品质郴州”平台,与非洲坦桑尼亚签订的50台平板运输半挂车成功发车出口,出口额118.5万美元,实现了郴州专用汽车出口非洲“零”的突破。依托“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政策叠加优势,郴州片区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综保区“1210”海关监管中心等项目建设。
以港促贸、以贸促产,全力推动融湾向海。郴州片区创新推行“港区”联动,在政策、平台、产业等多维度建立郴州自贸片区与郴州国际陆港的联动关系,充分发挥郴州国际陆港开放平台优势,形成独特的“自贸区+陆港”发展模式,更好地推动自贸片区与沿海港口同港同价、同质同效,更好地助推郴州片区企业走出去,加速实现“湘粤港澳直通”。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今年一季度,郴州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2.75亿元,增长1.6倍,占全市总量37.98%;实际使用外资9420万美元,总量超去年总和,占全市总量81.7%。
郴州对外贸易在全省领先,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65.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8倍,比上年同期提高176.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172.7、119.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108.7亿元,增长1.3倍;进口56.6亿元,增长3.6倍。
花开自贸,万紫千红。具有自贸特色的制度供给、制度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开放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形成发展新动能。潮起湘南,“郴”流涌动。自贸征程再出发,高新开放再扬帆,郴州自贸片区正向着打造成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强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