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
本网站建议IE10浏览器
首页 > 信息资讯 > 要闻速递
近年来,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三高四新”蓝图,聚焦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战略定位,坚持“老乡回故乡、存量变增量、资源换财源、龙头来牵头、上游引下游”,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多方力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全市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个、湘商回郴项目177个、重大招商项目231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09.09%、177%、128.33%,总投资金额分别为263.94亿元、748.84亿元、1683.83亿元;重大招商项目履约率98.7%,开工率96.1%,资金到位率31.13%;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86.49%,增幅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内资1332.04亿元,同比增长15.5%。
“四方聚力”,高位推动
坚持创新战法打法,组建成立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向招商引资发起全面进攻。构建“三架马车”。由市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部指挥长,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统筹政协、统战、商务“三驾马车”相关资源力量,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信息研判、项目调度、招商联络4个专组,出台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管理办法,建立“一图(全市产业地图)、一册(全市招商手册)、两制(信息会商制、定期通报制)、三库(政策库、重点客商库、在谈项目库)”,构建令出一门、协调顺畅、信息归口、执行有力的招商引资指挥体系,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总调度、总指挥、总安排、总部署、总考核,对重大项目进行总策划、总招商、总突击、总引进、总落地。开设“四大片区”。依托市政府驻外联络机构,设立东、南、北、中“四大工作片区”,分别负责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联络对接事宜,延伸指挥触角,形成招商引资“全国一张网”。一年来,“四大片区”共拜访国家部委、相关机构229家,对接商协会、企业516家,接待企业考察团216批次,在谈重大项目45个,推动中南大学郴州有色金属中试示范基地等项目成功落户。推动“各显神通”。市领导带头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引进了三一、龙源等大型企业集团。投资200亿元的三一项目从首次接洽到正式签约仅用了10天时间,不到100天项目顺利开工、过渡厂房达产、首台风电机组下线,177天建成投产,创造了郴州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最好效果的合作典范。县市区(园区)错位招商,根据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确定各县市区、园区“一主一优”招商产业链,实行特色化错位招商,减少内部同质化竞争。各县市区、园区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额占全市总引资额达35%,郴州高新区、永兴经开区成功创建千亿园区,全省2022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郴州高新区居第1、郴州经开区居第17,均进入全省20强。市直部门“链式”招商,围绕构建“三主三新三优”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产业规划、招商路线图、产业链配套政策等“一链一规一图一策”,实行“链长+链办制”招商。2022年,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共引进重大项目220个,占比95.24%,投资金额1619.08亿元,其中装备制造、电子电池、新材料三大产业链共引进重大项目128个,占比55.41%,投资金额939.62亿元。
“四大行动”,全面带动
集中火力、全面发力,积极开展“湘商回郴”“存量倍增”“资源招商”“龙头聚链”四大行动,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吸引“湘商回郴”。启动湘商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近3000名湘商资源。坚持活动搭台,举办2022年郴商大会,发布10家“湘商回归”郴州标志性企业、20名郴州市招商大使、郴州民营企业30强,共签约34个项目,总投资610.8亿元。推进乡贤反哺,积极引导有实力的湘商回郴设立公益基金会,兴办民生实事。先后吸引广州鑫丰润能源科技、深圳道通科技等多家湘商企业回郴兴办社会事业,投资实业。加快“存量倍增”。全面摸排近三年招商引资企业存量情况,主动对接、优化服务、牵线搭桥,推动47个项目增资扩建,总投资金额269亿元。推进“腾笼换鸟”,盘活万信达、格瑞普等12.2万平方米闲置和低效利用厂房,处置“闲置土地”546亩,阿秒科技厂房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扩展到20000平方米,计划用2-3年时间实现科创板上市。着力深挖潜能,郴粮机投资10亿元建设二期智慧粮机生产项目,旗滨光能投资30亿元建设二期光伏组件高透基板材料项目,谐振电子将深圳总部、郴州工厂和资兴工厂整合建设谐振电子产业园。突出“资源招商”。加强风能、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归集管控,瞄准科技型、前沿型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其中规划可开发风电总装机规模426.8万千瓦,已建成和拟建项目装机规模230万千瓦。临武等县锂资源发现后,及时出台规范含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意见、锂电产业布局方案,推动企业间优化组合、引伴成链,吸引天赐材料、天能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30余家上市公司考察,与上海安能工建、内蒙古大中矿业、江西志存锂业、深圳数智能源、鞍山重型矿山等签约含锂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300亿元。推动“龙头聚链”。深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梳理掌握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和强链延链补链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以商招商。东方雨虹、优珀斯、长信住工等龙头企业牵引1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郴州经开区建筑新材料产业集群,促成正威集团吸引10家铜银新材料企业抱团入园;中化蓝天引进7个氟化工项目打造“氟化高峰”,恒维电子招引29家光电显示企业打造“百亿光电谷”。依托“协会+龙头”,与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声海电子科技、九翊云动、盛武新能源、森林风等上下游骨干企业,成功举办百家电池企业走进郴州招商大会,现场集中签约企业14家,总投资101.3亿元。
“四区一港”,密切联动
以“自贸试验区+国际陆港”为基础,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多区叠加”赋能,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贯通汇流,为开放发展聚势赋能。一方面,提质开放平台引大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各类平台整合升级。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2022年新引进项目55个,含三一郴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鼎峰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等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金额206.8 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04家,增长3倍。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15.7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3.2%;跨境电商1210、9810业务开通,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6%。另一方面,提速开放通道促招商。积极推进北湖机场通用航空基地、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京港澳高速及复线与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厦蓉高速等纵横交错,北湖机场航线增至12条,通达北京、上海等17座城市。总投资200亿元的郴州国际陆港正式开港,郴长欧国际班列及湘粤非铁海联运常态化开行;郴州国际陆港与广州港物流、中通快递、湖南顺丰等公司签约入港项目30个,总投资金额155亿元;与深圳盐田港、广州非洲商会等签订合作协议,郴州——深圳(盐田)海铁联运班列、郴州——深圳西部港区海铁联运专列正式通车。
“四项保障”,同步驱动
围绕招商洽谈到项目落地全过程,一体推进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政策支持、督促考核,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实行园区项目用地“四即”模式(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拿证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小型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审批“最多10个工作日” ;对客户电力工程5天内完成并联审批,开通市级重点投资项目或民生项目绿色通道,推行“先通水后交费”,将燃气接入办理环节压减2个;出台“人才新政52条” ,设立1.8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组建郴州人才集团,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大湾区开展沉浸式培训,2022年引进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2300余名。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七减”措施,明确“137”工作要求,推行企业和项目“两员”服务专员制度,建立表扬批评“两个通报”制度,建立市委全面督战、县市区全面决战“两战”工作机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设立“企业家日”等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编制《郴州市市本级惠企政策 “免申即享”事项清单》,印发《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持续创响“身在郴州、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2022年郴州在湖南省营商环境主观评价中位居全省第2。全市3125名“两员”全面覆盖3147家四上企业和218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上门送服务3.12万次、送政策2.47万份。将19个部门84项审批事项集中审批,整体压缩审批时限73.1%,在全省率先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首创“四免”改革,实现与广东广州、江西赣州等5省14市251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实化政策支持。出台稳经济“1+7”政策措施,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精准招商的若干意见》《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招大引强、龙头聚链、总部经济、外贸实体、外商投资、高新技术、湘商回郴,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招商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细化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首次将市直单位、中省驻郴单位纳入招商引资年度考核对象,增设存量企业增资扩容、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交办事项落实情况等考核内容,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人人关心招商、个个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