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

本网站建议IE10浏览器

郴州片区

首页 > 信息资讯 > 媒体报道

【郴州日报】千帆竞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担当

信息来源: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2024-07-17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王路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郴州要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担当。”去年11月,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郴州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赋予了郴州新的责任与担当。

时光迈入2024年,郴州各地战鼓擂动,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1月至5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全国、全省分别高2.8、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8.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2.4%。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折射半年间郴州蓬勃发展之势。今年上半年,郴州突出抓好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领军来领队、龙头来牵头,强化重点产业项目支撑,加快健全“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工业产业千帆竞发、你追我赶,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破局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经济风波不断,郴州的大部分企业在这场风波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的严峻考验。

“如果我们还躺在过去,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停留在传统的都会被淘汰。”郴州一企业负责人认真地说。

破局点在哪?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态下,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通道,会形成一些新的动能来推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拨开眼前的层层迷雾,企业的发展思路开始逐渐清晰——传统企业转型,需要用数字化、智能化去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企业的绿色智能转型;新兴企业,则依托科技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创新发展。

走进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郴州钨制品分公司(以下简称“郴州钨公司”)特种钨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产线,只见一只只机械手臂忙着进料、出料,有序运转。

在这个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生产线上,最忙碌的不是工人,而是机械手臂和运输机器人。

生产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带动了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的智能化。郴州钨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设计并应用智慧安环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及多种新型装备,通过余热回用、光伏发电,深挖能源回收循环利用,塑造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智能生产线在郴州园区企业里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依靠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作为中流砥柱的传统企业,正为郴州发展提供上行之力。

而郴州的另一家老牌企业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以下简称“郴州卷烟厂”),也按下了“新”按钮。

“以前用测温枪的时候,我就在想,要观察和测量那么多点位,耗时耗力,如果能有个集记录存储、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神器’一次性计算出结果,那得多棒!”郴州卷烟厂动力车间操作工陈平说。

如今,手持无线PDA移动终端让人梦想成真。郴州卷烟厂动力车间通过引入5G工业互联网设备点检平台,充分利用5G网络超高速、低延迟特性,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置,实现巡检效率、设备保障双提升。

聚焦“绿色、数字、智慧”主线,通过完善平台控制与数据监测,郴州卷烟厂动力车间每天可节约天然气468立方米,全年可减少标煤消耗60吨,节约燃料成本30万余元。

现代企业规模持续壮大之时,郴州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抱团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形象地说,就是企业“抱团”发展。在这方面,郴州思路清晰。

今年初以来,郴州不断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2+4”先进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不断明确,加之全球能源争夺战日益激烈,锂电产业日益迈向时代潮头,“锂”这种被称为“白色石油”的“绿色能源金属”成为关键资源。

2022年以来,临武、桂阳、宜章等地相继发现含锂矿产资源,郴州市与锂相关的矿产有近10种,初步测算氧化锂储量超过500万吨。

面对机遇,郴州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指挥调度”,明确了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电池之都”的目标。

在招商过程中,郴州定下了一条原则,要走“全产业链、全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6月,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暨固态电池产品合作对接会在临武县举行。这次对接会不仅展现了湖南省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还为郴州锂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郴州,并非锂电新能源产业一枝独秀,与之齐头并进的还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

好消息不断传来。

郴州钨公司特种钨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产线投产。这是中钨高新为推动钨产业链提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在郴州投资的第一个高端精深加工项目。

苏仙区引导郴粮机、农夫机电、田野智能三家企业组建集团公司,零部件实行分开生产,整机实行集中组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价格,形成利益与共的产业链,打造农机“金字招牌”,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打造郴州农机产业的“航空母舰”。

从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链韧性,到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高产业链核心能力,再到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郴州把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链”越来越长、越来越实。

融合

产业生态主要指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体系。

良好的产业生态,可以吸引生产要素聚集,让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萌芽涌现。哪里生态好、环境优,企业就会自动跑向哪里,那里也就会隆起为产业发展的高原。

如何优化产业生态?郴州有发言权。

郴州紧紧围绕构建产业生态进行产业布局、精准发力,加快建设“五好”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推进郴江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和“3+3”中试基地建设,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十百千万”人才行动,全力建设区域性创新人才集聚中心……

回顾总结郴州这些年来的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头部企业围绕产品上下游不断培植拓宽链接范围,自身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带动了一批关联产业的发展,构建起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近日,位于湘南科创产业园内的达诺科技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随着外贸订单的持续增加,想要保障生产线持续高效运作,对原材料的供应速度和品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达诺科技的这颗“定心丸”,来自于园区内直线距离不足100米的“友邻”们。

由于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硅胶、电池等物料,而园区内的聚鑫新能源和鑫凯达科技正好可以满足达诺科技的需求。与“友邻”合作,最大程度上节省了物流时间、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湘南国际物流园,有意识地引导同类型企业聚集园区,强化园区内产业协同配合,形成了园区产业链工业“友邻”互助。

在这个生态圈里,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相互配套,产销衔接,不但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在协同合作中推动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园区产业生态越来越好,亩均效益自然越来越高。这样可喜的变化同样发生在郴州高新区。

“当土地资源要素更多地向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集聚,亩均效益自然有效提升。”郴州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紧扣亩均效益核心,通过依法转让、分割盘活、腾笼换鸟等方式,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聚于高端产业、实力企业。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园区内一家企业的90多亩低效用地被有偿收回,让郴粮机实现4期智能化工厂建设;世贸铜业176亩闲置低效土地分割盘活,重新引入4家企业进驻,既快速保障新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落地,又依法妥善解决多年闲置低效用地问题。

不仅如此,郴州高新区还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

园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科创平台10余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3个。随着郴佛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南大学中试基地、科力远大储能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全面运营,园区科创水平加速攀升。

产、学、研、用不断融合,更多的高科技、高水平人才陆续落户郴州,郴州产业生态优化之路越走越平顺。

记者手记: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郴州一直很用心。

从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郴州围绕各园区规划定位,做强主导、做优特色、做大集群。从企业角度来看,郴州坚持大抓企业、抓大企业,加大帮扶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规工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领航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郴州还以“智赋万企”为契机,持续推进“三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力”。同时,全面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绿色转型,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合转型。

只有奋跃而上,才能勇立潮头。全市上下要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力度,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